广州市重点新闻门户网站
投稿邮箱:news@chinaguangzhou.com.cn
中国广州网
正在加载数据...
当前位置:中国广州网> 新闻> 广东>正文内容
  • 智造变革新场景 民企迸发新活力
  • 2019年05月27日来源:南方网

提要:中国经济“大海”,广东“活鱼”游弋。在广东,民营经济贡献了全省50%的地区生产总值、60%的投资、70%的创新成果、80%的新增就业和95%的市场主体。连日来,记者探访广东多地民营企业,深入工厂、车间、实验室一线,感受经济发展背后的一次次鲜活脉动。

中国经济“大海”,广东“活鱼”游弋。

在广东,民营经济贡献了全省50%的地区生产总值、60%的投资、70%的创新成果、80%的新增就业和95%的市场主体。

连日来,记者探访广东多地民营企业,深入工厂、车间、实验室一线,感受经济发展背后的一次次鲜活脉动。

生产车间里,“车间大脑”的精确控制被推向极致,昊志机电用5G技术取代WiFi网络,连接更快、范围更广、效率更高。

智能工厂中,一项又一项新的场景应用正在诞生,五株科技的手机电路板有了自己的大数据“身份证”,劲胜智能的流水线工人成了研发工程师。

创新实验室内,默默耕耘的科学家迎来收获,禾信仪器耗时13年研发出破解空气污染监测难题的质谱仪,博智林“机器人建房子”的希望或将成为现实……

1143万多家民营企业中,时时有活力,处处有创新。

信心来自发展。“订单增加了,我们信心满满!今年还将向智能化改造投入更多。”五株科技行政总裁曾国权满怀激情。

底气来自创新。“打开国际市场,我们不靠低价,而是靠技术创新。”禾信仪器董事会秘书柳瑞春很自豪,公司自主研发的质谱仪器卖出了同类国产产品的“最高价”。

民营企业的创新变革,正催生经济新动力。2019年第一季度,广东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27万亿元,增长7.8%,比全省GDP增速快1.2个百分点。

禾信仪器技术人员在组装在线单颗粒气溶胶质谱仪。

广州

站上技术新风口

地点:昊志机电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主角:5G技术

变革:智能生产以前靠WiFi,现在靠5G

明亮宽敞的生产车间内,昊志机电正加快建设5G全自动智能生产线。

AGV小车在铺设有引导线的道路上匀速前进,将材料元器件运到特定机床。机器臂准确抓起材料放入机床生产单元中研磨后,又将成品放回AGV小车,由小车继续运往下一道工序,或是直接进入存料仓库……

“以前靠WiFi,现在靠5G。”昊志机电技术总监田胜说,前沿的5G技术取代了过去的大面积WiFi,维持车间生产所需的各类信号。

田胜说,5G技术广连接、高带宽、低时延、计算量大,将“车间大脑”的精确控制推向极致。

车间内,28组自动化生产单元在“车间大脑”MES系统指挥下,一步步完成CAD制图、计划设置、任务下达、材料配送、加工执行、产品配送、设备状态反馈保养等各环节,井然有序。

地点:禾信仪器股份有限公司质谱仪研发实验室

主角:在线单颗粒气溶胶质谱仪

变革:检测空气污染源,从半年到半小时

肉眼看不见的空气从一台在线单颗粒气溶胶质谱仪穿过,短短半小时,污染源已被“抓”了出来:重金属、多种有机物、各类颗粒……屏幕上的名称和数字飞快闪现,标记出空气中PM2.5的不同成分。

“这台质谱仪破解了空气污染治理的世界性难题。”广州禾信仪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首席科学家周振高兴地说,“在这之前,要找到PM2.5的污染源,不仅要花数百万元,还要等上半年。”

它凝聚了周振和80位同伴整整13年的心血。13年间,禾信仪器投入质谱仪研发的费用占其营业额的36%。如今,该设备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填补了国内质谱领域空白,并出口土耳其。

高技术带来高附加值。“打开国际市场,我们不靠低价、而是靠技术创新。”禾信仪器董事会秘书柳瑞春说,该公司自主研发的质谱仪器平均单价接近400万元,最贵的卖到500多万元,创下国产质谱仪最高价。

地点:瑞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办公楼

主角:工业机器人

变革:机器人产业,从“有”到“用”

瑞松科技公司大楼里,董事长孙志强身穿与车间工人一样的蓝色工装,兴奋地展示公司的新成果、新设想——机器人智能焊接技术,其已广泛应用于汽车生产,正向3C领域“试水”;未来,这一技术还有望应用于更多新材料领域,服务航空航天、医疗器械、海洋工程、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发展。

“机器人产业链中,生产制造只占30%,其余70%在于系统集成开发、核心零部件研发、用户需求解析等领域。这是我们最关注的市场。”孙志强说,工业机器人主体的生产制造,只解决了“有”,系统集成开发则解决了“用”。

2018年底,瑞松科技牵头成立广东省机器人创新中心,工业机器人正向全省制造业各领域各环节普及渗透,加速制造业智能化发展。“机器人系统集成和场景应用方面,一些中国企业、广东企业已经走在了前面。”孙志强认为。

佛山

传统制造业焕新颜

地点:新明珠陶瓷集团禄步工厂

主角:智能工厂

变革:“蓝领”变“白领”

走进佛山新明珠集团禄步工厂,瓷砖生产焕然一新,颠覆了过去的刻板印象。长达数百米的车间生产线里,瓷砖顺着传送带缓缓向前流动,自动下砖机精确而高效地把瓷砖卸下,接着,自动叉车在激光导航的指引下把瓷砖运至自动化立体仓储。过去弥漫的噪音和粉尘,如今不复存在。

这是国内建陶行业首个绿色智能制造示范基地。“工人可以穿着西装、打着领带上班,‘蓝领’变‘白领’。”新明珠陶瓷集团董事长叶德林这样形容。

这个绿色智能工厂内,技术人员用电脑监控生产流程,每条生产线现场操作人员从200多人减至50多人。“我们还建立了比欧标、国标更为严格的内控标准,有整套生产过程品质控制体系,对100多道工序均设立了监控点。”该集团品牌管理部经理罗顺玲说。

工人更轻松了,但产品品质更好了,优良率从92%提高到96%以上。

凭借智能工厂,新明珠集团创造了多项行业第一:陶瓷行业第一家自主研发、生产全工艺大薄板;第一家引进可实现20个通道同时运作的数码喷墨系统;第一家使用利用余热制冷的250匹中央空调系统;第一家采用WMS智能立体13层成品仓储系统,比传统仓储方式占地面积减少70%以上;第一家使用3吨激光导航大吨位智能无人叉车……

博智林实验中心的双臂机器人可以实现烧水、洗杯、泡茶等过程。

地点:博智林实验中心

主角:建筑机器人

变革:用机器人建房子

顺德区北滘镇机器人谷的博智林实验中心内,三台机器人正协作开展地砖铺贴工作,一台做砂浆黏合剂的铺贴,一台忙于运送物料,还有一台在铺贴地砖。

博智林希望广泛应用建筑机器人,减轻目前建筑工人的繁重劳动,降低建筑风险。

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建筑机器人实现了喷涂、抹平、铝模安装、地砖铺贴等全部工作均可用机器人操作,通过用导航、电脑编程和红外线激光,能视觉监测到高低。“用它们来补砂浆,误差不超过3毫米。”

目前,博智林公司一面开发建筑机器人,预计今年年底达到初步目标。另一方面,该公司还在大力研发建设机器人餐厅,预计今年将在广州、香港试点。

东莞五株科技公司的智能生产车间。

东莞

车间迎来“智造”变革

地点:五株科技公司电路板生产车间

主角:电路板“身份证”

变革:精准回溯每块电路板信息

走进五株科技公司电路板生产车间,映入眼帘的是20多台高速运转的智能设备,机械手正一刻不停地打磨钻针……目前全球15%的手机电路板,就来自这里。

最近,这里每一块电路板都领到了独一无二的“二维码身份证”。“‘身份证’记载着制造、出厂、销售、售后服务的全部信息,为产品的全流程生产销售提供了有效的数据支撑。若出现不良品,我们可以立刻精准回溯,提供解决办法。”该公司行政总裁曾国权介绍,这张小小的“身份证”解决了长期困扰手机行业的一大“烦恼”。

“今年,公司还加大了对自动化、智能化改造升级的投入。”曾国权说,信息化“大脑”革新了企业管理模式,工业互联网扎进了工厂深处。通过自动化改造,五株科技产值提升了30%。

劲胜智能的技术人员正在调试机械手。

地点:劲胜智能公司打磨车间

主角:“85后”工程师

变革:流水线工人成了研发工程师

劲胜智能公司的打磨车间里,“85后”工程师李勇军拿着平板电脑一边遥控六轴机器人,一边查看中央系统收集的生产数据,为机器人指令的编写做决策参考。

从流水线普工转型成研发工程师,李勇军用了4年,现在他还是劲胜精密智能工厂营运部CNC领班。“现在的编程研发工作颇具挑战性,每次想到自己的‘新作品’在运行,都会兴奋到睡不着。”李勇军说。

李勇军仅是劲胜智能公司最普通的“转型者”之一。抓住转型升级的机遇,劲胜智能不仅扭亏为盈,产值还跃升至70亿元。

如今在这里,钻削加工中心不停闪烁绿色信号灯,自由翻转的机械手、AGV小车日夜运作,一个工人就能操作一条生产线。

高端专访

商务部原副部长、中国国际经济中心副理事长魏建国:

广东民企自主创新之路走对了,要继续走下去

“改革开放以来,一批广东民营企业走了一条自主创新的路子。事实证明,这条路走对了,以后还要继续走下去!”商务部原副部长、中国国际经济中心副理事长魏建国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

魏建国认为,广东拥有理念转变快、动能转换强、实体经济基础好、人才科教资源丰富、制度环境优等优势,有望率先打造世界一流标准的营商环境,为民企高质量发展提供“沃土”。尤其是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不断加快,将有效发挥城市群在经贸、科技、金融、文化、教育、人文等方面的互补作用,推动广东民营经济实现新飞跃。

广东要争取率先打造世界一流营商环境

魏建国表示,历史经验证明,建立全面开放的新格局是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的前提,也是确保我国新时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举。当前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将彻底告别过去单纯依靠规模扩张发展的旧模式,进入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以创新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新阶段。这要求中国实行更高水平的改革开放,来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

“无论是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还是高质量发展,都离不开全球一流的营商环境。”魏建国表示,改革开放以来,每一次改革的鲜明特征都是开放倒逼,哪个地区对外开放做得好,哪里就打下了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础。

在魏建国看来,广东有望率先打造世界一流标准的营商环境,尤其是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以来,广东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降低企业运营成本,积极帮助企业“走出去”。

历经两次金融危机影响后,广东近年更加坚定发展实体经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实体经济和民营经济发展基础较强。

“现在,广东迎来了最好机遇。民企要继续走自主创新之路,在更多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创新上下功夫。”魏建国说,这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和保障所在,也将给民营企业发展带来重要机遇。

魏建国建议,广东应着力形成“引进来走出去”最佳、法治化水平最高、知识产权保护好、改革成本和企业运营成本低的全球一流营商环境,从而激发全社会创造力和发展活力,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有望推动民营经济新飞跃

“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不断加快,以城市群为核心的湾区经济将推动广东民营经济实现新飞跃。”魏建国认为,粤港澳大湾区不仅可发挥“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还将发挥城市群在经贸、科技、金融、文化、教育、人文等方面的互补作用,以城市群的形式参与乃至引领中国经济发展。

在他看来,广东拥有粤港澳大湾区的人才优势与科教优势,将为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未来,广东在吸取港澳人才与科教优势后,必将发展成全国一流的人才高地。“这些人才包括以华为、大疆、华大基因等企业人才为代表的本土优秀人才;以海外归国留学人才为主的高层次人才;世界500强、跨国企业技术高管等外籍高端人才。”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也有望推动广东借鉴港澳和国际优秀经验,不断优化政府服务和制度建设,更好地支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魏建国认为,长期以来,广东尊重市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各类企业,为民营企业提供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的制度环境。同时,近年来广东大力优化营商环境,也将增强民营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信心。

广东省委党校教授陈鸿宇:

广东民企稳住了,实体经济就稳住了

“今年以来,广东民营经济亮点频频,核心关键词是创新,是高质量发展。”广东省委党校教授陈鸿宇接受南方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从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这三个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来看,广东民营经济发展势头良好。

在陈鸿宇看来,一方面,在代表新动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上,越来越多广东民企投身其中,开展技术创新,主动谋求转型。另一方面,在新旧动能转换上,广东民企注重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升级,尤其是在电子信息、家电电气、建筑建材、纺织服装、个人消费品等传统产业领域,越来越多民企开展技术创新、业态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弥补竞争力不足的短板,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倒逼产业升级。

“更惊喜的是,创新不但出现在珠三角,还在全省蔚然成风。”陈鸿宇留意到,粤东、粤西、粤北民企创新需求也一样强烈。以汕头市为例,近半年来,该市实力较强的传统产业中,新增了两家工业设计院,对当地传统产业转型、吸引创新人才意义重大。

“民营企业稳住了,广东实体经济就稳住了,中国经济也就稳住了。”陈鸿宇认为,广东民营经济对中国经济的支撑作用,主要体现在创新、规模、开放、就业四个方面。

从创新看,广东创新主力军是民企,华为、美的、TCL、大疆、华大基因、科大讯飞等一大批民企创新带动作用强,具备全国乃至全球影响力。从规模看,广东民企数量多、规模大,占全省GDP比重超过50%,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从开放看,广东民企不仅进出口额占全省“半壁江山”,更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构建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从就业看,广东民企是吸纳全国劳动力的主阵地,全国各地约2000万人在广东民企就业,对当前全国稳就业工作意义重大。

去年以来,广东密集出台、落实支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一系列政策。“真金白银的政策多了,政府服务更好了,‘定心丸’发挥了作用。”陈鸿宇表示,特别是行政、制度、税收、社保等成本下降,有利于政企协力、上下齐心。

陈鸿宇建议,下一步广东还要继续从思想认识、政策落实、服务到位等方面加大力度,支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应该统一坚定支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思想认识,继续落实好近年出台的各项支持民企发展政策,梳理推广对民企发展真正有用的服务举措,压实责任、服务到位,并进一步降低各项成本。”

数读广东民营经济

2018年,广东民营经济“成绩单”靓丽:

民营经济贡献了全省50%以上的地区生产总值、60%左右的投资、70%以上的创新成果、80%以上的新增就业和95%以上的市场主体

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5.26万亿元,增长7.3%,占全省GDP比重达54.1%

65%发明专利、75%以上技术创新成果来自民营企业,80%以上新产品由民营企业开发

2019年第一季度,广东民营经济加快发展:

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27万亿元,增长7.8%,较全省GDP增速快1.2个百分点

规上民营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11.5%,较全省规上工业增速快5个百分点

民营经济单位数增长10.8%,其中私营企业增长15.7%

广东为民营企业减负:

自广东“实体经济十条”实施至2019年一季度,累计为企业降低成本约1746亿元

2018年,全省新增减税降费约1600亿元



责任编辑:严珣文
文章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