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重点新闻门户网站
投稿邮箱:news@chinaguangzhou.com.cn
中国广州网
正在加载数据...
当前位置:中国广州网> 新闻> 国际国内>正文内容
  • 软银计划注资50亿美元救场WeWork
  • 2019年10月18日来源:界面

提要:面临多重危机的WeWork,眼下或许可以短暂松一口气。有消息称,WeWork最大的“金主”软银集团,决定再度向WeWork伸出援手,提供50亿美元(约合355亿元人民币)的财务支持。该笔资金将直接来源于软银,而并非早前对于WeWork注资的愿景基金。完成注资后,软银将获得WeWork更多股份,但不会成为WeWork的控股股东,WeWork也不会成为软银的子公司。在此之前,软银和愿景基金共同持有WeWork三分之一的股权。

面临多重危机的WeWork,眼下或许可以短暂松一口气。

有消息称,WeWork最大的“金主”软银集团,决定再度向WeWork伸出援手,提供50亿美元(约合355亿元人民币)的财务支持。

该笔资金将直接来源于软银,而并非早前对于WeWork注资的愿景基金。完成注资后,软银将获得WeWork更多股份,但不会成为WeWork的控股股东,WeWork也不会成为软银的子公司。在此之前,软银和愿景基金共同持有WeWork三分之一的股权。

这次融资支持措施的核心是一个两难选择,尽可能强调以基金为中心,但资方既要保持独立性,又要摆脱投资战略的困境。

截至目前,WeWork未对这一信息作出回应。

今年9月末,WeWork正式撤回IPO申请后,阻断了上市融资渠道,这一至今尚未实现盈利的共享办公品牌,陷入了资金流枯竭的局面。外媒报道,如果没有其他融资途径,公司的现金流有可能在今年11月中旬耗尽,并威胁到其偿付能力。

基于此,WeWork和两位主要股东软银和摩根大通,均启动了谈判,软银和摩根大通也分别提交了融资建议。据称,软银计划向WeWork的母公司We Company注资数十亿美元,但条件是将获得公司超过50%的股权;摩根大通则提供了一份数十亿的债务融资协议。

早前有消息称,由于WeWork并不希望稀释股权,因此更倾向于获得摩根大通的支持。但从最新的情况来看,WeWork和软银都各有让步。

过去2个多月以来,这家全球最大的共享办公巨头正经历着跌宕的命运。

8月14日,WeWork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公布了招股书,表明了IPO的临近,但同时也暴露出其持续亏损、始终未能实现盈利的现实。由于华尔街市场对WeWork的IPO态度冷淡,9月上旬WeWork持续考虑下调上市估值至100-120亿美元,较年初最高估值的470亿元只剩25%。

至9月17日,WeWork首席执行官亚当·诺伊曼公开表示推迟上市计划,路演也未能如期举行;9月24日,亚当·诺伊曼宣布辞去首席执行官职务;9月30日,WeWork正式撤回招股说明书,推迟IPO。

于9月底上任的新任联席CEO阿蒂·敏森和塞巴斯蒂安·冈宁安随后表示,要聚焦联合办公主业,这意味着内部孵化的新业务将被裁撤。

上市渠道受阻的WeWork,同时被曝出面临现金耗尽的的局面,自救政随之展开。在10月11日前后,WeWork和摩根大通和软银陆续就融资问题进行谈判,并于10月15日传出裁员的消息,预计裁员人数将达到2000人,占目前雇员总人数的13%。

从软银的支持计划来看,濒临破产边缘的WeWork或许可以暂时缓解危机,但就软银及其董事长孙正义本身,也同样麻烦缠身。

包括WeWork、Uber、Lyft等一系列共享经济在内的投资“失策”,正让孙正义的态度发生转变。由于WeWork的上市受挫、估值暴跌,使得投资人对于软银在WeWork上一意孤行的投资态度表现谨慎。

这直接导致原本计划于今年7月启动的软银“愿景基金二号”筹资不顺,原本计划的1080亿美元的筹资规模或难以实现,主要投资机构至今尚未和软银签约。

媒体报道称,在不久前一场投资公司举办的私人会议上、一向看重共享经济,并强调着眼未来增长潜力的孙正义,则一反常态地要求投资公司需要尽快实现盈利,并强调企业良好运营的重要性。同时,面对软银投资业绩未及预期的表现,孙正义在接受日本媒体采访时公开表示“感到惭愧和紧迫”。

已经陆续在WeWork上砸下百亿美元重金的软银,面对WeWork如今的窘境,同样骑虎难下。此番向危机中的WeWork再次注资50亿美元,或许可以暂时缓解其面临的困境,但WeWork未来是否可以就此扭转局面,目前仍是未知数。



责任编辑:严珣文
文章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