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重点新闻门户网站
投稿邮箱:news@chinaguangzhou.com.cn
中国广州网
正在加载数据...
当前位置:中国广州网> 新闻> 国际国内>正文内容
  • 在科创时代里 排位可能不再是北上广深
  • 2019年03月14日来源:中国广州网

提要:科创领域里,拥有绝对优势的似乎只有北京。上海、深圳和广州,在科创方面并不具备绝对的领先优势。与此同时,武汉、合肥、西安、重庆、南京等城市都在想方设法让自己跻身“科创名城”,甚至挤进前三甲。

城市之间的争夺,一直在持续。

为获得“一线城市”光环,北上广深之外,“中国第五城”的争夺战异常胶着。但城市的未来和活力,都要依靠科技创新能力,唯有科技创新才能吸引和留住中国的年轻职场人。有志的新一线城市们正在谋求通过“科创城市”的新定位,实现弯道超车。

北上广深等城市争夺“科创板”首批上市企业

3月1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南方中心正式揭牌落户广州,为广东科技型企业了解科创板相关政策提供便利,助力企业对接科创板。这无疑将让上交所和深交所之间的“较量”更加凸显。

从科技创新能力上看,除了北京领先优势明显之外,其它城市的位次都远非固若金汤。目前,在呼之欲出的科创板引领下,各个城市备战科创板的专项计划不断出炉,比如湖北的“金种子”、西安的“龙门行动”等等。

公开报道显示,西安高新区金融办3月5日刚刚公布了28家第一批科创板重点培育对象;早在2018年12月,北京中关村示范区就已向上交所提交了将近30家的科创板企业名单,黑科技+独角兽是提交企业的特征和标准;在上海,已有UCloud、安集微电子等十余家新兴科技类企业进入上市辅导期,其中有多家企业有望首批登陆科创板;南京提出将充分利用上海科创板,打造瞪羚企业等一批高成长性企业,对在科创板上市的企业,一次性给予300万元资助。

武汉东湖高新区、合肥高新区分别挑选了30家和20家科创企业“种子选手”,具备冲击科创板首批上市的实力;在武汉光谷公布的30家“光谷科创板重点后备企业名单”中,其中10家是高成长企业,20家为创新型企业。企业多数为国内光电子、集成电路、生物、大数据等领域的领军和知名企业。

你应该去哪座城享受“科创”的红利?

“高新”是“科创”的缩影,一个城市高新技术区的建设和实力,也是一个城市科创能力的集中体现。高新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渐突出,2017年国家高新区GDP总量达到95171.4亿元,占当年我国GDP比重的11.5%。

脉脉数据研究院筛选了综合科创实力排在全国前列的城市,引入常用衡量科技活动规模和科技投入水平的重要指标——研发(R&D)经费支出及其占GDP或营业收入的比重,来进行比较。国际上通常采用R&D活动的规模和强度指标,反映国家、地区和企业的科技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根据统计,国内R&D经费投入名列前茅的城市分别为北京、上海、深圳、武汉、西安和广州,其中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以767.4亿元遥遥领先。

在R&D占工业总产值的比例上,上海紫竹高新区以15.09%的占比居首,紧随其后的分别是深圳市高新区、杭州高新区、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广州高新区、武汉东湖高新区和上海张江高新区。

综合来看,北京无论在高新技术企业数量、高新人才、营业收入、R&D人员和经费投入上,都一枝独秀,全面领先其他城市。

上海除了张江高新区外,紫竹高新区也逐渐崛起,城市的综合科创实力不容小觑。

深圳的科创布局,体现在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电子信息产业群,涵盖了系统集成商、终端制造商、设备供应商、运营商和分销商等环节,且每个环节都有一些在国内外处于领先地位的知名企业,如华为、中兴通讯都是全球移动网络设备领域的龙头企业。当然,深圳还有全球互联网巨擘腾讯。

另从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数据库和中商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城市发明专利授权量排行榜中,北京、上海、深圳、南京和杭州占据前五,分别为46091件、20681件、18926件、10703件和9811件;排在第六到第十的城市分别为广州、武汉、西安、成都和重庆。

从PCT国际专利拥有量来看,截至2018年,深圳以84253件遥遥领先,排在第二到第五位的城市分别为北京30131件、上海13729件、广州5867件和苏州5596件。

深圳的企业拥有如此多PCT专利,与深圳企业的国际化程度不无关系。譬如深圳的华为、中兴这两个全球化巨头公司,仅2018年1月到10月间,就分别申请PCT国际专利4466件和1801件,因为国际专利是它们全球化迈不过去的一道坎。值得一提的是,腾讯和大疆同期的PCT专利申请数量,分别以545件和517件而位居国内企业第五和第六位。

PCT专利的优势在于,只需提交一份国际专利申请,就可以向多个国家申请专利,而不必向每一个国家分别提交专利申请,为专利申请人向外国申请专利提供了方便。目前PCT成员国已超140个,几乎覆盖了世界上所有实行专利制度的重要国家。

科研和产业正成为吸引科创人才并重的因素

一个城市的科技创新实力主要依靠什么?不同城市给出的路径不同。但综合来看,学术科研和产业创新的协同优势,是各个城市提升科创实力不约而同的方向。

武汉、南京等城市依托雄厚的高校科研资源,在中国的科创能力上拥有学术领导力。

相比之下,缺乏高校科研资源的深圳,则依靠华为、腾讯等国际知名企业的科技创新水平,带动区域的科创实力。

北京则是典型的学术科研+产业科创并蒂开花的城市范本,一方面拥有全国最优质的高校资源,另一方面在科技创新产业方面坐拥众多行业尖端的公司。

对于科创职场人才而言,相比高校学术科研资源,产业的活力更具有吸引力。

脉脉数据研究院2019春季招聘数据显示,深圳、广州、杭州是2018年国内科技创新人才吸引力的城市前三甲。

雄霸每年GDP城市榜首的上海在城市今年春招吸引力中表现欠佳,北京人才吸引力仅能排在第四。成都、西安、武汉、郑州、苏州都顺利挤进了TOP10。遗憾的是,合肥、长沙没能挤进前20名。

深圳自身虽然科研学术资源匮乏,但是借助粤港澳的区位优势,深圳与香港的学术科研机构建立日益紧密的联系。3月2日刚召开的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新闻发布会上的创新成果显示,目前已有6所香港高校在深圳设立了72个科研机构,转化成果及技术服务近300项,粤港联合创新资助项目达151个。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已将香港—深圳定位为重要极点。深圳的科技产业化优势和香港科研资源丰富、国际化程度高的优势强强联合,将对创新人才、全球创新资源、资本具有极强的吸引作用。

武汉于2017年提出留下百万毕业生的口号,即只要是在武汉本地毕业的本科生就可以获得武汉市户籍;天津也在同一年出台了本科毕业即可落户天津的政策。此外,西安、成都、长沙等城市纷纷出台吸引人才的政策。

新基建:科创城市下一阶段的比拼重点

新时期,城市除了比拼综合实力,也同时在比拼科技创新的实力。如果城市的规划和定位中,没有“科创”元素,就俨然是落伍的。

在科创大背景下,今年以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等为代表的“新基建”成为各城市稳增长和促创新并驾齐驱的重要发力点。

目前,全国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仅3个,北京、上海以及合肥。合肥高新区作为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的核心承载区,园区主要布局了人工智能和量子信息的高新技术产业。合肥高新产业汇聚了科大讯飞、科大国盾、四创电子、华米科技等一系列高科技企业。去年6月,阿里云创新中心也落户合肥高新区。

武汉“十三五”期间,武汉市将聚焦发展三大优势产业集群——信息技术产业、生命健康产业、智能制造产业。在2016年启动“创谷计划”,涵盖智能设计、人工智能、移动互联、大数据应用与服务、智慧健康、智能控制等产业细分领域。

成都最近刚举办了推进科创板上市启动会,将加速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以及生物医药六大产业的战略布局。一年多前,成都确定了高新区“三步走”发展目标,创建世界一流创新创造中心。目前的三大主导产业为电子信息、生物和新经济。

重庆正从一个典型依靠重工业经济的城市,向智能化转变。重点谋划发展数字经济、智能产业,给传统产业注入“智能因子”。去年3月,重庆印发《重庆市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8—2020年)》。明确围绕大数据、人工智能、智能超算、物联网等十二大产业,打造智能产业集群。

长沙则把重点放在了移动互联网,并希望将自身打造成移动互联网第五城。从2014年起长沙就从顶层规划确定了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的目标,并有一系列政策出台。四年多时间里,微软、谷歌、甲骨文、腾讯众创空间、58到家、中兴通讯等大型互联网企业陆续落户。

杭州虽然在消费互联网的时代里欣欣向荣,阿里巴巴简直成了杭州产业发展的代言,但是在下半场工业互联网的阶段,杭州的压力并不小。放眼杭州背靠的浙江省,正重点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其核心部分是supET“1+N”。该平台是浙江省推动优势企业强强联合,整合省内优质资源,合力打造的跨行业、跨区域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其中,“1”就是supET工业互联网平台,由阿里云、中控、之江实验室共同参与建设。

科创板无疑是一场全国高新科技企业的比拼,同时也是各地区和一二线城市新发展的契机。科创板,将带来新一轮的城市竞争,但科技和创新要素更加突出的角逐,也将形成让科技创新驱动城市发展的新时代。

值得关注的是,在“科创”时代里,排位不再是“北上广深”。科创领域里,拥有绝对优势的似乎只有北京。上海、深圳和广州,在科创方面并不具备绝对的领先优势。与此同时,武汉、合肥、西安、重庆、南京等城市都在想方设法让自己跻身“科创名城”,甚至挤进前三甲。

文|脉脉数据研究院



责任编辑:严珣文
文章排行榜